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详情
轻质重皮
近些年,在收藏和田玉的市场,出现了很多忠爱皮色的藏友。如,枣红皮、砖瓦红、桔黄皮、虎皮、撒金皮等等。这些皮色固然姣好也难得,但需要注意的是,看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料质上。重皮轻质是本末倒置,从收藏和升值的角度来看,有皮而无质的料是无增值可言的。当然,如果本身就是一块优质玉料再附上好的皮子,则会锦上添花堪称完美。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玉固珍贵,然成器才得以见价值真谛。目前有些和田玉收藏者在选物件时单一追求原料的品质,忽视雕刻工艺和设计载体。
Tip1:有关玉的传说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就记述了玉的神话,说:玉是由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它有五色,质地细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可以防不祥。
Tip2:怎样清洁玉品
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Tip3:和田玉产于山水中
和田玉还产于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这两条河史称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当夏洪爆发,将昆仑山上的玉苗冲刷下来,经过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只剩下圆润光华如凝脂般的宝玉。居住在和田的维吾尔老乡自古就有上山采玉、下河捞玉的生活传统。河里捞的玉称“籽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玉种有白玉、青玉和墨玉;矿采的玉叫山料,史书称之为“攻山采玉”,产量较高,但质量参差不齐。
« 保养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