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详情
决定白玉价格的因素
奥运会与玉价上涨
5年前,在城隍庙旧校场路有几十家挤作一堆的临时商铺,这是一个由河南商人“组建”的玉器市场,他们给上海的收藏爱好者带来的是玉雕摆件和饰品,但当时市场反应冷淡。惨淡经营了两年,河南人撑不下去了,每逢周末会举行荷兰式拍卖。一老板手举一件重约两公斤的玉雕辟邪示众,从2000元起叫,1800、1600、1200、1000,一路下跌至200元,还是没人应价,最后报出20元的地板价,老板看到的仍然是围观者的一脸坏笑,只得粗着脖子大吼一声:“他妈的,老子不卖了。”当即将宝贝摔在地上,作出了对“玉碎”一词的生动诠释。
“这些玉器的材料一般以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陕西蓝田玉和甘肃酒泉玉等为主,质地稍差,雕刻粗糙,工艺价值不高,再加上当时的白玉行情还没有起来,不被人们看好是讲得通的。”钱振峰对《新民周刊》说,“现在白玉的行情一起,也将这些玉石的身价带上去了。”
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在收藏这档事上尤其容易头脑发热。白玉行情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发飙,谁也说不准,但有一个标志性事件举世瞩目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2003年8月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公布了会徽。那是一枚闪亮的中国印,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和柔美的辐射力。而这枚超级大印章正是用和田玉雕刻的,从此,中国市场上的白玉开始了一波强力上升。4年后,奥运会奖牌也开始制作,采用金属与青海昆仑碧玉巧妙结合的“金镶玉”传统工艺,再一次借助强烈的文化信息在民间掀起爱玉藏玉的高潮。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将消费者从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引向购买工艺收藏品,除了请老法师坐堂为消费者鉴玉外,城隍珠宝还在店内辟建了一个玉文化展示馆,展品从各种矿石材料到大师级玉雕作品,图解了一块原石从昆仑山流到山谷或河中及至戈壁滩的亿万年过程,还揭示了十几种玉石作伪手段。还邀请部分消费者远赴云南、新疆实地考察,邀请行业专家开讲玉文化专题讲座,一年一度还会策划举办“两岸三地”玉器精品展。
爱好者买玉,最忌一时冲动。“有时候我在店里看到有消费者大摇大摆冲进来,将一捆钱砸在柜台上,嚷着要买最好的籽玉,我就问他是否玩过玉?回答是一天也没有玩过。那么我就请他先收起钱,看一看楼上玉文化展览后再冷静想一下,过几天再来考试。所谓考试,就是我拿出一真一假两块玉让他鉴别,如果他看得出真伪,我就同意他买。否则在这里花大钱买了真品也会整天睡不安稳的。一句话,防范风险的关键在自己啊。”-